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,市场集中度的提高表明近年来产品市场的“结构”发生了变化,“赢家通吃”的文化正在那些最具生产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扎根。该组织表示,有证据表明,不断上升的市场力量减少了劳动收入的份额,扩大了工人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收入差距。IMF敦促决策者降低进入市场的壁垒,放宽贸易和外国投资,并调整竞争政策。
建议五: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借助资本市场的渠道和工具,并购其他小型城商行及农商行。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今年的提出,我认为这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在金融领域的集中体现,将持续多年,多方面展开,必将影响深远。我们未来金融改革发展的主线将从去杠杆、严监管、控风险,强调“破”,更多地转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即“破”与“立”并行。同时:未来行业格局也可能由此发生重大变化。比如说服务小微企业有特色的金融机构还是有可能增加的,增量说不是说一点不搞,要优化。还有存量的化解,特别是不良资产的风险化解和处置也是需要高度重视和提上日程的。同时为了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,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,监管层一定会推动一些经营风险较大、公司治理欠缺的、劣质中小金融机构的关停并转,优胜劣汰,适度出清,像今年我们知道的个别城商行风险事件的处置就反映了这样的思路。
金融扩大开放,将促进打造更加健康而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。金融从本质上说是竞争性服务业,竞争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。这几年,我们的金融业快速成长,无论是规模还是成熟度,与前些年相比都有明显改观,这很大程度上是缘于竞争越来越充分,越来越开放。竞争带来压力,压力推动进步,通过开放,吸引更多竞争者,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,有助于激发活力、催生动力,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业的效率提升、产业升级。
当然,开放不是放任。在开放的同时,重视防范金融风险,要使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,这也是必须遵循的原则。我们不能忽视金融敏感性强、风险传播速度快的特点,在扩大金融业开放的同时,必须加强金融监管,依照相关法规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。建立更有效的监管体制,锻造更强金融体系,开放的步伐方能走得更稳更远。
近日,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,未来几个月内,将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,内外资一视同仁;将证券公司、基金管理公司、期货公司、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%;进一步完善内地与香港两地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,从5月1日起把互联互通每日额度扩大4倍等。在今年底以前,还将鼓励在信托、金融租赁、汽车金融、货币经纪、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,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。此外,目前沪伦通准备工作进展顺利,争取年内开通。如此密集地公布开放举措,前所未有,举世瞩目,释放了中国金融业坚持在开放中成长的强烈信号。
四、加快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(一)种植业信息化加快发展数字农情,利用卫星遥感、航空遥感、地面物联网等手段,动态监测重要农作物的种植类型、种植面积、土壤墒情、作物长势、灾情虫情,及时发布预警信息,提升种植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。加快建设农业病虫害测报监测网络和数字植保防御体系,实现重大病虫害智能化识别和数字化防控。建设数字田园,推动智能感知、智能分析、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大田种植和设施园艺上的集成应用,建设环境控制、水肥药精准施用、精准种植、农机智能作业与调度监控、智能分等分级决策系统,发展智能“车间农业”,推进种植业生产经营智能管理。